《黄山奇石》教学设计2篇
《黄山奇石》教学设计《黄山奇石》教学设计精选2篇(一)教学设计主题:《黄山奇石》年级:小学四年级时长:2节课教学目标:知识目标:1.了解黄山的地理位置和特点。2.了解黄山的奇石的种类和特点。能力目标:1.能够观察奇石的形状、颜色、纹理等特点。2.能够描述奇石的特点。3.能够通过阅读获取相关信息。情感目标:1.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和艺术品的欣赏能力。2.增强学生对黄山的兴趣和热爱。教学重点:了解黄山的地理位置和特点,观察和描述黄山奇石的特点。教学准备:1.PPT课件或教学海报:展示黄山的地理位置、奇石的图片和特点。2.黄山奇石的真品或图片:供学生观察和描述。教学过程:第一节课:导入:通过呈现黄山的图片或视频,引起学生对黄山的兴趣。1.呈现黄山的地理位置和特点。使用PPT或教学海报,介绍黄山的地理位置、海拔以及自然环境等,并引导学生对黄山的景色产生兴趣。2.通过图片或视频欣赏黄山的自然美景,引导学生感受黄山的壮丽和奇特之处。3.呈现黄山奇石的图片,解释奇石是黄山的一大特色。4.导读课文《黄山奇石》: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题和内容。5.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:通过阅读让学生获取有关黄山奇石的基本信息。第二节课:1.复习上节课的内容,并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感受和认识。2.引导学生观察黄山奇石的真品或图片,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奇石的形状、颜色、纹理等特点。3.学生分小组,自由交流观察和描述的结果。4.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,向全班展示所观察的奇石并描述。5.教师带领学生总结黄山奇石的特点,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奇石的感受和观点。6.结束课程,布置黄山奇石的相关作业,鼓励学生继续探索黄山的魅力。评估方式:1.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、问题回答和描述能力,评估学生对黄山奇石的了解和学习成果。2.作业评估:评估学生对奇石的形状、颜色、纹理等特点是否描述准确,以及对黄山的感受是否表达清楚。教学拓展:1.安排学生进行黄山奇石的制作活动,可以使用黏土、石膏等材料。让学生通过亲手制作奇石,体验创造的乐趣。2.组织学生进行黄山奇石的写作活动,让学生通过文字表达对黄山奇石的喜爱和赞美之情。可以写作短文、诗歌或绘制插画等形式。3.组织学生进行黄山奇石的收集和展览活动,让学生带来自己收集的奇石,并进行展览。让学生相互分享奇石的背后故事和观赏体验,增进交流和互动。《黄山奇石》教学设计精选2篇(二)教学目标:1.了解黄山奇石的形成和特点。2.培养学生对奇石的欣赏和赏析能力。3.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,能够描述奇石的特征和感受。教学重点:1.学习黄山奇石的形成和特点。2.培养学生的欣赏和赏析能力。教学难点:1.激发学生对奇石的兴趣和热情。2.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。教学准备:1.黄山奇石的资料和图片。2.学生自带的画笔和纸。3.课堂笔记及PPT。教学过程::导入新课(5分钟)通过展示黄山奇石的图片和相关资料,激发学生对奇石的兴趣和想象力。:学习黄山奇石的形成和特点(15分钟)通过讲解和讨论,学习黄山奇石的形成原因和特点,帮助学生了解奇石的独特之处。:欣赏黄山奇石(15分钟)让学生观察黄山奇石的图片,并请他们用画笔在纸上画下自己看到的奇石,然后让他们分享自己的画作和感受。:赏析黄山奇石的名句(15分钟)选取几篇与黄山奇石相关的诗词或文章,让学生朗读和赏析,感受大师对奇石的描述和写作技巧。:写作练习(15分钟)要求学生根据所观察到的黄山奇石的图片,用自己的语言描写这个奇石的形态、色彩、纹理等特点,并表达自己的感受。:展示和分享(10分钟)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作品,并分享自己对黄山奇石的理解和感受。:课堂总结(5分钟)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,并邀请学生留下自己对黄山奇石的印象和收获。:课后作业(家庭作业)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黄山奇石的作文,并继续观察身边的奇石,发现更多的美。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采集网络资源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本站删除。